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振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就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旨在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传播、应用与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政策大年
在两会召开前,国务院刚刚印发了一项中医药行业重磅政策。
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后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内容看,《实施方案》多项细则与十四五规划类似,是十四五顶层政策的延伸。后续为配合实施方案更好的落地,可以预见今年又将是一个中医药政策大年。
而从近几年来看,中医药行业多项重磅政策频出,涉及中药创新、医保支付、人才建设、基层服务等多个方面,且已经从顶层设计逐步落地。
在多项利好政策的催化下,中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无疑将迎来长足增长。
对于中药市场的规模和增速,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中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之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结合产业视角,从《实施方案》内容看,中药创新研发、中药材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将是三大受益的方向,在这三大方向又有哪些中药企业呢?
中药创新药驶入快车道
首先在中药创新研发方向上,《实施方案》指出,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2月份,药监局还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此,有分析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药创新药发展步入“快车道”,对行业持续规范升级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那么中药创新药的头部企业有哪些?
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人数、专利等多个维度分析,以岭药业是中药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
以岭药业2016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5.52亿元,研发费用率多年超过8%,研发人员数量近2000人,与其他中药上市公司拉开较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