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云
访问量:14149318

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除湿气、安脾胃,还抗病毒、降血糖、抗肿瘤

   2023-07-12 神希园12380
导读

虽说“大舅二舅都是他舅”,但是对于临床用药,即便是同类中药也要详细区分。比如说白术与苍术,这两种其实在古时候都是一种,它们都叫“术”。对于“术”的药用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五十二病方》,但本草学最早记

虽说“大舅二舅都是他舅”,但是对于临床用药,即便是同类中药也要详细区分。比如说白术与苍术,这两种其实在古时候都是一种,它们都叫“”。对于“术”的药用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五十二病方》,但本草学最早记载“术”的是《神农本草经》,并将它列为上品,还对“术”的临床用途做了精炼的介绍,只是在当时并没有区分这个“术”到底是白术,还是苍术。

对于《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到底是白术还是苍术,亦或者二者皆有,对于这个问题,当代的本草学考证,也是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就是认为《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实际上是苍术[1-2];第二种意见就是认为《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包含白术与苍术[3]。如果单纯从本草学的角度来说,这两种说法似乎并无定见,但如果参考《伤寒杂病论》,或许就有答案了。

在《伤寒杂病论》中有白术而无苍术,如果从这点来看,《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可能是白术,或者说是包含苍术和白术两种的。但是我们从《神农本草经》中所载“术”的性味功效中,也有新的发现。《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的性味为“苦温”,功效为“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虽然就这么简短的描述,但其中其实包含了现代所说的白术与苍术的功效。比如,性“苦温”,与苍术更相近,“主风寒湿痹”,白术与苍术均可;而“止汗”却是白术的功效。结合《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不难看出,《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术”实际上是包含白术与苍术的。




正是由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术”都是用的白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传了“术就是白术”的概念,不过历代医学与本草学家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努力实践与探索,力求“真相大白”。本草考证表明,苍术与白术最开始是梁代陶弘景在植物形态上进行了区别,唐代蔺道人明确术分为苍术与白术,并将二者用于不同方剂中,宋代寇宗奭反驳“术就是白术”的观点,首次在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苍术和白术进行了区别[4]。

对于苍术的运用,历代医家大多是以“术”为目录,其中分述白术与苍术的,在明代四大本草(《经疏》《蒙筌》《纲目》《汇言》)中,唯有《本草汇言》将苍术独立出来,与白术并列在目录之上。对于苍术的功效,明代四大本草中,也是各有论述。其中,《神农本草经疏》中并没有单独论述苍术,《本草蒙筌》中苍术的主要功效归纳为四大类,一是“消痰结窠囊,去胸中狭窄”;二是“治身面大风,风眩头痛甚捷,辟山岚瘴气,瘟疫时气尤灵”;三是“暖胃安胎,宽中进食”;四是“驱痃癖气块,止心腹胀疼”。《本草蒙筌》对苍术的药性记载,可谓是极具学术价值,也为苍术在后世医家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草纲目》中综合历代对“术”的药性论述,将符合苍术药性的部分做了综述,认为《本经》所载的“风寒湿痹,死肌痉疸”,《别录》所载的“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等功效,符合苍术的药性。同时,又将陶弘景的“除恶气,弭灾沴”;甄权的“主大风㿏痹,心腹胀痛,水肿胀满,除寒热,止呕逆下泄冷痢”;大明(日华子)的“治筋骨软弱,痃癖气块,妇人冷气癥瘕,山岚瘴气温疾”;刘完素的“明目,暖水脏”;李东垣的“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朱丹溪的“散风益气,总解诸郁”等药效描述,收入苍术条下;而李时珍个人认为,苍术的主要作用是“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泄肠风”。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hy198.com/news/show.php?itemid=6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8@qq.com。
 

常见问题

VIP服务

关于我们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09:00 - 17:30

扫一扫微信客服     微信小程序

中环云  辽ICP备20230043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