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力夯实生态产业基础,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持续探索生态富民模式,中医药康养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新引擎”,开辟了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3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12亿元。
强化政策引导,持续提质增效。出台《祁门县扶持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种植补助政策,以实施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特金科”“新保”等项目为抓手,推出总规模2000万元的“中药材贷”金融产品,扶持培育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45家,其中打造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
通过壮大主打产品、丰富林下经济、低产改造、引进新品种等模式,不断引导农户扩大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招引外地客商投资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等,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目前,祁门县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4个、示范村11个,建有中药材种质资源圃1个、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育苗基地1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药材)2个和“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2个,祁门县荣获“国家森林生态道地药材产业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开发道地药材,打响药材品牌。围绕提升“祁黄精”“祁术”等道地药材品质,加大培训指导、开展技术合作、制定标准等举措保障药材品质,全力打响道地药材品牌。
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及种植品种,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目前,已完成有机认证基地5个、认证面积7500亩。积极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培及种苗驯化基地,打造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4个。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和科技成果2件。新安黄精炮制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产融合有力,推进区域经济。形成“产业+文化+养生+旅游”相互融合的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格局,围绕“药食同源”,加大中药材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成功开发白芨面膜、牙膏、沐浴露、护手霜等深加工产品4种,研发黄精贡酒、黄精茶、黄精果脯等中药材黄精深加工产品10种。
充分利用牯牛降、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等旅游项目,建立中医药养生文化休闲康复养老基地,开发食疗、药浴、禅修、太极、八段锦等特色森林康养项目13个,打造中医药特色A级景区村庄2个;开发环牯牛降康养、环倒湖康养等中医药旅游线路2条,每年可接待康体疗养游客25万人次。注重农旅产业紧密融合,围绕中药材种植,积极探索建设中药材观赏园,休闲采摘示范基地,结合“农民丰收节”“祁遇十八乡”“乡村振兴产业集市”等节庆活动,倾心打造梅城“祁货可居”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展中药材休闲观光功能,加快培育以养生为主题的特色村和精品民宿,将药材基地、市场、博物馆、民宿酒店(药膳)、体验区串点成线,推进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